话题|人人网消亡史:一场盛大的抛弃,一场形而上的缅怀
2018-12-05 21:11:24
  • 0
  • 0
  • 0

原创: 张瑜晨   来源:新记者 

对许多九零后而言,2018年意味着一场巨变。金庸先生、李咏老师、闵乃本教授逝世;熟悉的童年明星纷纷结婚,各有归宿……一次次猝不及防的别离绞碎了原本稳定的情感环境,终于将“怀念”的复古气氛烘托到极致,因而11月14日突然爆发的“人人网用户回流”的现象就显得有迹可循多了。

一场盛大的抛弃

2018年11月14日,早晨8点,人人网宣布人人公司将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以2000万美元的现金加4000万美元的股票对价出售予北京多牛传媒。而在七年之前,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人人网最高市值一度高达74.82亿美元,超过了当时搜狐、优酷、网易、携程、新浪等公司,相比现在缩水了约有十分之一。一代社交媒体的弄潮儿最终被折价贱卖,成为弃品。

“当时(在人人网上)喜欢的几个游戏玩到了最高,没有再升级的空间就觉得腻了,就不想玩(人人网)了。”“感觉周围的人都不玩了,所以我也不玩人人网了。”人人网似乎在一瞬间蒸发,从声势浩大霎时变得杳无踪迹。那个全民狂欢,一起种菜偷菜的“开心农场”不知从何时起变得无人问津,即使曾经难求的“升级”和“珍稀作物”被设置得越来越轻易得到,也无法挽回迅速流失的用户。而开心农场在2013年正式停止运行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暗示了人人网如今的衰落。

“大学生”内涵由浓转淡

2018的这场回溯,我们究竟在缅怀些什么?

我们在缅怀的是当初在大学校园里青涩懵懂却又意气风发的自己,一个被贴上“大学生”标签的特有社会角色。

在过去的人人上,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大学生。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角色印象?

首先是因为人人网最初的消费群体就是18-24岁的大学生,这就使人人网的氛围和发布的状态大多与校园生活相关。“我大概是在上大学的时候玩的吧,看看同学的校园动态之类的。”,一位人人网的老用户如此说。

其次是它的产品特色。在过去的人人网,用户能够以人人为依托,展现出自己的生活状态并能较容易地寻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熟人”,从而形成较为稳固的自我朋友圈层,也容易延伸至另一他人的圈层。

由于人人网实行实名制,从而形成了“一个名字就可以找到自己当初喜欢的姑娘”的产品特色,于是能通过找熟人的功能迅速凝结起用户在校园内的熟人群体,然后通过“校园”这一载体,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校园人脉圈,以起到一种圈层扩大和突破的巧妙效果。

以校园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内容和巧妙的传播手段,两相叠加就使得人人网成为校园生活在虚拟网络上的延伸,充满校园青葱回忆,因此这就给老用户营造出人人网约等于大学时代的印象。而这恰恰是与现在我们在微博微信QQ平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相悖的。人人的老用户记起过去与现在迥异的满社交状态,大概会不由得产生感慨。

社会角色的转变可以说是人人网整体发展的核心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因巧妙营销“社会角色”而崛起,也因错误发展新的“社会角色”而失败。

许多人都将人人网的失败归结于陈一舟膨胀的野心。他不满足于只把人人网做成一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平台,他将“校内网”改为“人人网”,将社交范围从校内扩展到社会。大量社会用户的涌入冲淡了人人网独有的“校园内涵”,用户黏度下降,老用户在人人网上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冲突和混乱。

微博和QQ此时异军突起,它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交平台,塑造了新的社会角色,因而人人终于崩塌,摧枯拉朽地落倒了。“我感觉自从校内网改名为人人网之后就变味了,显得有点low。因为以前的校内网从名字就能看出是针对大学生的,就挺有活力,而且限定范围也小。”“感觉人人网和QQ空间也差不多,我的朋友都用QQ了,所以我也玩QQ空间不玩人人网了。”

切割消费者社会角色的新时代

但人人的衰落开启了社交平台群雄逐鹿的年代,暗地里对消费者进行社会角色的切割之战也悄悄拉开帷幕。

QQ空间、百度贴吧、微博、微信等等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我们每个人实则在不同的社交平台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些社交平台的核心消费点就是牢牢抓住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社会角色。

我们的QQ里加了许多的同学、好友,我们扮演的是少年、是学生;百度贴吧则是一个兴趣聚集地,我们扮演的是一个特殊兴趣爱好者;微博匿名,我们更多的像围观群众,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微信里可能更多的是家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的晚辈……我们被这些社交平台切割成多面体,在相应的面里如鱼得水。

“我用微信比较多的就是朋友圈吧,分享我的生活;QQ会用来留存照片。因为微信不能发九图哈哈。微信偏向家庭交流多一点,QQ就是在工作上用。”“微信里家长比较多啊,虽然也会说一些想说的话,但不能像微博里那么随意,有些不合适的话我会屏蔽长辈然后发朋友圈。在百度贴吧的粉丝社区里算是那个兴趣群体里的大大吧哈哈。”

一场形而上的缅怀

我们终归无法再回过头去使用人人网。

这场声势浩大的缅怀不过是形而上的,短暂的大规模用户回流并不能为行将就木的人人带来新的生机。而讽刺的是,这种社交角色细致切割的局面恰恰是人人自己一手引领的,谁也不知道有一天人人会自己杀了自己。

“我觉得人人网的社交方式更开放吧,但我比较喜欢现在社交平台的隐私性更强的社交方式。就像我在QQ上不会发自己的照片,因为我不想让列表里一些素未谋面的网友知道我长什么样子。”“我比较喜欢微信,因为相对还是封闭些。”

如果再深入探讨,或许95后是完全主动适应这种社交角色多面的状态的,但人人的老用户,也就是85后90后,他们是被迫适应的,因此这种泾渭分明的分割方式未免让他们有点“不胜寒”的孤独的冰冷了。所以,当人人以一种即将逝去的方式出现时,他们才猛然间想起那种处处熟人的满社交状态,于是忘却了他们数年前的那场盛大的抛弃,又涌起无限的爱怜和怀念了。但他们已经融入现在,因而永远回不到人人网的过去,在一场形而上的缅怀中只能徒叹一声“人人网现在怎么了”罢了。

“我现在也不会再用人人网了,因为周围人都不用,我用也没意思。”“人人网的功能已经和现在很多社交平台功能重合了,所以没必要再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