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研究人类600年历史:孕育创新的7种模式!
2018-11-29 12:06:40
  • 0
  • 0
  • 8

来源:TOP产业办公研究院 

17世纪,英国牛津的某个咖啡馆,一个大学才子扔给服务员一个便士,拿到一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一种色味古怪的饮料 - 咖啡,他喝下去,顿时感觉精神百倍,他想跟人交流。这个嘈杂的环境中什么人都有,大家都有点小众高端雅士文化的骄傲,毕竟,能知道这种“新饮料”的人本身也还不多:见多识广的旅行名家、跨国商人、大学教师、皇家学会知识精英,还有年轻的大学学子等。

这些志趣相投的人只需要花1个便士就能在这里消磨上一天,他们自由地聚会、读书、研讨学术,这种环境不同于纪律严明、教学法刻板的大学课堂,因此,牛津的咖啡馆得到一个别号,“便士大学”。

英国咖啡馆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顿的《原理》诞生于咖啡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是在咖啡馆写成的,更有意思的是:《国富论》这部作品的每个章节,都在咖啡馆选读过,亚当·斯密的朋友们就像今天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转发一样,给出自己的反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富论》是一部“大众”作品。

那,咖啡馆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究竟是哪些环境因素导致非同寻常的创新?

史蒂文·约翰逊 (Steven Johnson) 探究了人类600年重要发明的创新自然史,搜集了五万条素材,酝酿了10年,就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

最终,他总结出了这7种“机制”或者“模式”,帮助更多的环境成为诞生“超级想法”的环境。

01

相邻可能

Adjacent Possible

比如,我们都知道Z是一个伟大的创意,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相邻的A+B可以创造出C,C再与相邻的D创造出E……就像一扇扇门,你不断地推开相邻的两扇门,它会指引起不断前进,最终到达伟大的Z。

一个点子可以激发近似区域其他的点子,但是隔太远了就不行。这条解释了为什么大城市比农村有更多创新等现象,因为大城市更像是一个熔炉,多样性很强,“思想密度”比较高,那么相邻的可能越多。

有研究称:一个城市,如果其规模是邻近城市的10倍,其创新能力就不只是后者的10倍,而是17倍;一个规模是小镇的50倍的城市,其创新能力是后者的130倍。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种创新的环境,你就要努力在相邻的领域中创造创造多样性,同时方便人们去接触这些相邻的想法。

比如,Facebook的办公总部2015年落成,他们让几千个员工挤在一个一英里(1609m)长的房间里,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开放办公空间,不仅让员工合作更便捷,更是利用人与人之间便捷的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

02

液态网络

Liquid Network

液态这是一种介于太多规则与无规则之间的有利于创意的环境。气态太不稳定,固态太稳定,液态则刚刚好。工业社会的城市是固态的,网络时代的城市应是液态的。

好的想法要“流动”起来,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向这个思想的“大池子”注入新的内容,参与交流的人越多,那么好的观点就越多,创意就越多。同时新的创意又能成为滋养新创意的摇篮,促成创意创新。

有一个叫凯文·邓巴的研究员去到世界各地的科学实验室, 并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录了像,记录下所有谈话,试图找出最重要的想法诞生于哪里。他发现: 几乎所有的重要突破性的想法并不发生在实验室的科学仪器前,而是发生在每周的会议桌上!

这个场合,大家聚在一起,往思想的“大池子”里注入他们的最新的数据和调查结果,甚至他们的错误,偏差。这个时候,不同视角的想法互相冲撞,互相融合,这就是是环境导致的创新。

在办公空间里,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的“饮水机效应”,即:员工在倒水时可以进行更加密切地沟通,很多公司为了构建液态网络,而在办公室的布局上也煞费苦心。

比如微软的99号大楼,就是先确定各个茶水间的位置,接着以它们为中心,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办公楼!

(微软99号楼)

03

缓慢的灵感

Slow Hunch

“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一下人类各科知识发展和积累的过程就会发现:慢慢孕育的灵感是常规而非例外。”创意往往是靠无数思考与实践的失败换来少数成功,所以要有耐心。

万维网的诞生过程其实是一个灵感慢慢孕育的故事,伯纳德-李花了十多年来构想和建成这个东西。达尔文在写《物种的起源》这本著作的时候,在“自然选择”这个伟大的想法面前也迟疑了好几个月。

好的创意灵感可能并非一开始提出就可以“石破天惊”,而是需要时间的检验,将一些目前看起来不成熟甚至不靠谱的想法“束之高阁”,未来的某一天可能就会是一个伟大的创意。所以,要有一种机制,鼓励“非功利的想法孕育”。

比如Google,员工有1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想法,而不管这个想法是否有商业价值。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对伟大想法的“耐心”。

04

意外的收获

Serendipity

万事俱备,只需东风。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灵感就是这东风,只有万事俱备了,东风才有意义。

人脑的电波和神经元就像一支乐队,时而同频共振弹奏一支曲子,时而各自为阵制造噪音,而创意的碰撞发生往往出现在“噪音”环境中。多多想问题,想很久,再放下,再想,然后灵感就出现了。

所以,不要只坐在办公室里思考,散散步,打打球,让神经元自由发挥发生神奇的碰撞吧;多阅读,记住所有的机缘巧合都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的。

比如,阿基米德为了解开“打造皇冠的工匠是否私吞黄金”这一难题,茶饭不思。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在澡堂洗澡的时候,他脑子里还想着称这个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就这样浮力定律被发现了,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05

有益的错误

Error

错误带来变化,迫使你去探索,带来新的可能。我们的进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伟大的发明家犯的错误要比普通人多得多。”

很少有创新一次就成功,大多数创新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无论大自然还是人类创新,总是众多的尝试和失败后,从里面筛选出少数好用的保留下来。

想要好的创新,只有是不断去尝试。不怕犯错,错了就改。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电灯灯丝的材料,但只要找对一次,他就成功了。

这也就是创新的摇篮——硅谷提倡的海盗精神。

海盗精神是宽容失败的,It’s OK to fail,不怕失败,只要成功一次就够了。当员工不再害怕失败时,就是最伟大的成功即将到来之时,因为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在无惧失败的时刻迸发的。

(乔布斯的办公室有海盗旗)

06

功能变异

Expatation

“从一门学科中借用一种工具来解决另一个学科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一群业余爱好者、青少年、数字化企业家和学术科学家聚集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功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

MIT一个产生无数创新的20号楼,整个建筑是交互式的,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里人员混杂,有些人来自于生物学专业,有些人则来自于计算机科学,这些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人经常在一起非正式地交流。你步行在走廊里的时候,要是遇到人,就可以跟他讨论问题。

著名的20号楼,现已拆

多领域的交流有助于功能变异。

多跟不同的人讨论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助于打破固有的视野盲点,突破旧思想的局限。

07

开放式“堆叠”平台

Platforms

1836年,达尔文搭乘“猎犬号”轮船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他途中经过基林群岛,发现该岛的陆地上动植物种类非常贫乏,但岛上的珊瑚礁中生态群却非常繁盛。

一座珊瑚礁就是一个平台:“沙堤、岩面、暗礁的裂缝,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物种栖息地,成为了一座具有无限多样性的海底都市。”

Photo by Ibrahim Asad from Pexels

平台建造者和生态系统工程师不仅在融合的可能性方面打开了大门,更打造了全新的场所。旧观念有时会使用新房子。新创意必须使用旧房子。

“堆叠”平台的真正好处在于,你不再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只需要开放自己的平台让别人在这个平台上面创新。你做的是为创新减少成本,同时创建生态系统,使上下游和平台融合不同的可能性。

比如:Twitter这个平台的诞生,促使这里成为政治抗议的圣地,成为企业提供客户支持的工具,反过来又促进了Twitter的创新;同样App Store这个平台的出现,促使大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建造了基于这个平台的巨大产业;而阿里巴巴平台的诞生实现了所谓的“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越来越多的产业地产从业者意识到:自己最终要做的,不是建筑空间,不是物理载体,而是社区,是产业生态!!

建筑物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激发一个区域的活力,这需要创新,需要连接,他们认识到:最宝贵的资产是这个社区中的人才,是人才的大脑,是这些聪明的大脑之间的碰撞与连接!

幸运的是:史蒂文·约翰逊 (Steven Johnson) 已经做了这么多的研究,让我们得以有一个可操作的底板去打造出一个真正促进创新的环境。

你准备好了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